
瑞士手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瑞士手表已經成為品質的象征。不過德國手表也開始奮起直追,像蘭芝、格拉蘇蒂這樣的原裝手表也在瑞士手表主導的名表世界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其實德國手表也有悠久的制表傳統。世界上第一塊懷表是德國人制造的。然而戰爭的到來對它打擊很大,它的傳承幾乎被切斷。直到20世紀,這種情況才有所改善。德系手表有自己獨特的DNA,更多體現在“芯”而不是外觀。如何一眼認出德系猶太人的桌子?從“核心”出發。
四分之三夾板
說到四分之三夾板,就不得不提到蘭格,因為它是德累斯頓鐘表匠費迪南多阿道夫蘭格發明的。不僅成為了朗格的特色,現在也成為了德系手表的特色。到底什么是四分之三夾板?一般來說,它是一塊金屬板,用來在機芯的主夾板上固定很多齒輪,其面積約占機芯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從更專業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將主驅動系統夾板和驅動系統夾板結合在一起的夾板。與許多瑞士夾板相比,它可以穩定機芯,加快機芯的裝配速度,并提供完整的裝飾藝術裝飾。然而,四分之三夾板雖然大大提高了機芯的裝配速度,但也需要高度精確的制造技術。恐怕只有認真到近乎刻板的德國人才能做到吧?
德國銀
說到蘭芝的四分之三夾板,就不得不提到德國銀,因為蘭芝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所有機芯夾板都是德國銀的品牌。德銀字面上看起來就是德銀,就像中國的藏銀一樣,但實際上和白銀沒有任何關系。所謂的德銀,并不是指真正的金屬銀,而是銅、鋅、鎳的比例為533602:2的合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銅。它比夾板和橋板常用的黃銅更堅固,并且經過多年的錘煉,這種金屬會呈現出類似銀的光澤,具有貴金屬的質感,從而成為德國手表的代表性標志。這也體現在名字上——“德”銀。當然,使用德國銀的不只是德系手表。瑞士獨立制表品牌MBF和英國品牌Arnold Son都在機芯上使用了德國銀。值得一提的是,蘭芝使用的是未經處理的德國銀,而格拉蘇蒂原本使用的是鍍銠的德國銀。兩個品牌各有特色。
鵝頸微調
鵝頸微調結構源于英國制表,英國制表衰落后被德國繼承。和瑞士的快手和慢手一樣,都是微調結構。鵝頸微調用于調節快慢針,避免快慢針不可避免的大偏差。顧名思義,鵝頸裝飾是一種鵝頸裝飾,形狀像鵝頸,曲線優美。目前鵝頸飾的觀賞價值已經大大超過了它的使用價值。作為德國手表的重要標志,鵝頸微調系統對表迷來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美。單鵝頸微調已經夠驚艷了,雙鵝頸微調就更美了。記得剛進入鐘表行業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德國手表最美的代表就是雙鵝頸微調,至今記憶猶新。此外,德系手表的鵝頸微調往往搭配雕花膠合板,相得益彰,更加精致。
黃金套筒
金袖(Gold Chaton)被稱為寶石的“王座”,因為過去它總是與紅寶石軸承一起使用。在過去,寶石不像現在這樣又圓又硬。為了方便寶石的更換,也為了讓機芯的每個角落都充滿金屬光澤,一些高端機芯在寶石眼邊緣都配有金色外環,這種環被稱為金套。現在黃金套在手表上的應用已經不是很普遍了,但是德國制表依然延續了這種傳統而經典的設計。金袖以其純粹的美感和悠久的傳統成為德系手表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藍鋼螺絲
當你看到德國手表的時候,你會發現金套周圍總是有藍色的鋼螺絲。四分之三的巨大夾板因為金套、紅寶石、藍鋼螺絲的存在而熠熠生輝。許多高級手表都使用藍鋼螺絲。當然,藍鋼指針也是同樣的原理。藍色螺絲為機芯增添了獨特的美感和高貴氣質。雖然只是一個小螺絲,但是它的制造工藝相當復雜。真正的藍鋼是經過燒制的:在螺絲發藍的過程中,必須將細鋼螺絲慢慢加熱到300,這樣金屬表面就會產生一層超薄的菊藍色閃亮磁鐵礦,形成我們看到的藍鋼螺絲。這個細節從側面體現了德標對傳統工藝的堅守。目前國內市場上有化學染色和直接涂在指針上的藍鋼,但這兩個不值錢。
德國手表和務實的德國人一樣,不喜歡采用那些花哨純粹的裝飾性設計。德國手表通常表盤干凈,設計簡潔,即使是非常復雜的手表也講究布局清晰,一定要一目了然。德國手表往往給人一種很嚴謹的感覺,嚴肅,有一種“禁欲”的氣質。外觀可以模仿,內在“內核”獨一無二。德國血統的內涵在于“核心”。